联系方式

0311-66699961

海绵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关注的不仅仅是雨水

发布时间:2018-01-05 17:45:00   点击量:0

    海绵城市,关注的不仅仅是雨水。它试图求解的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保持之间的矛盾:新的建设改变了雨水自然的径流,使得水资源自然滞蓄能力锐减。 
    青岛于2016年4月份入围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约75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李沧区中西部25.24平方公里的试点区累计开工项目73个,覆盖面积7.47平方公里。李村河中游、李沧区华泰社区、中德生态园市民休闲空间等一批高标准项目相继建成。 
在老城区“啃硬骨头” 
    华泰社区位于李沧区西部,比邻沧口公园,是一处包含21个楼座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杂草多、垃圾多、裸土多,一到下雨,排水不畅,遍地泥泞。2017年,李沧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小区进行了改造。下沉式绿地、透水式地坪、开口路沿石悉数登场,让近八成的雨水可以在小区内得到滞留、净化,最终下渗补充地下水,成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蓄水模块的安装更是将“土地吃不下的”的雨水存蓄起来,反哺小区日常的植被灌溉和道路冲洗,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 
    小区的环境也同步改善,绿化上选用红枫、鸡爪槭、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球等低矮地被,既满足居民需求,又保证了景观效果;公共空间塑造划分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公共活动区;外围区域增加停车泊位340个。 
    “昔日华泰杂草丛生,道路坑洼雨后难行;今天社区树茂草青,鲜花盛开路平道整。一场大雨不见水坑,海绵吸水储备利用;政府规划造福百姓,民心向党其乐融融。”在去年7月的一场降雨之后,兴奋的社区居民陈正堂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青岛将李沧区中西部东至青银高速,西至环湾路,北至湘潭路,南至文安路、中崂路约25.24平方公里范围确定为试点片区。“与青银高速以东的大片新城相比,试点片区老城占比超过七成,基础条件较差,地形和分区也更加复杂,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市城乡建设委城建处副处长辛克刚表示,试点工作还有意识与老旧小区整治相结合,同步实施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污、排涝等市政工程,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据了解,早在海绵城市试点开始之前,围绕城市的雨水消解利用,青岛就进行过多轮的探索,鲁信长春花园、山水名园等小区的雨水利用、浮山上梳理水系建设的高山湖、拦水坝和世园会区域的可持续生态雨水系统都是典型的代表。 
    这些“提前量”让青岛可以更好的理解“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六要素的价值,并应用在试点之中。在李沧区委党校,停车场里铺装陶瓷透水砖,在兼具高硬度、高透水性的背景下,还有良好的冻融性能,能够应对冬季的严寒;在楼山公园整治中,山体增设的生态草沟、生态旱溪、雨水花园将景观效果与雨水净化存蓄有机统一;在大村河上游景观绿化工程中,着重对地下垫面进行改造,强化对雨水滞留净化效果,加强对河道的保护。 
    “这些措施的运用非常符合青岛的降水和地形特点,既减小了降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又将雨水存蓄了下来,补充了城市水资源”,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副总工许可表示,“以李沧区委党校为例,通过我们的监控,2017年4月-11月的八个月间,降雨量一共为510毫米,其中仅有30毫米被排入雨水管网流出,94%的降雨被就地消解。” 
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在试点工作中,青岛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于2017年年底完成住建部、环保部划定的14条河流整治,在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前达到国家要求。 
    试点工作伊始,青岛就将目光瞄准了过城河道中的黑臭水体,开始了点源治理。通过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源头雨污分流、过程分段截流、沿河设置截污管道等措施,对污水进行收集,杜绝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的产生。 
    河道景观也同步改善。青岛将河道进行了精细分类。穿越人口密集区且距离入海口较远的河道突出生态治理,丰富水生植被,构建精美水景,吸引市民亲水活动。距离入海口较近的河道则着重进行河岸景观美化,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 
    李村河中游整治就是其中的典范。这里新建了九级调蓄池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和过滤器,并整合雨洪利用系统和生物栖息地系统,构建出一个综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还原了河道的生态调蓄功能。在此基础上,河道景观也大幅提升,岸上的雪松、樱花、紫薇、榆叶梅和水中的芦苇、菖蒲相映成趣,河道中穿插的小径、桥梁,将小股河水转化为动态溪流景观。 
    “我就住在河边上,以前的样子真是没法看,整个儿一个脏乱差,都不好意思把朋友往家领。”市民刘静告诉记者,李村河中游整治后,环境大变样,水清岸绿风景美,河里还不时能看见游鱼,朋友们都羡慕她能住在这里。 
    我市计划到2020年对全市40余条城区河道开展整治提升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将提速 
    “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和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径流控制率75%要求,也就是75%的雨水得到滞留、净化和下渗。”辛克刚表示。 
    为此,规划部门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两证一书”,提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市建设部门则将海绵城市纳入建设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内容。 
    更多大块头项目也即将展开。胶东国际机场提出规划打造全国第一个绿色“海绵机场”,目前已完成海绵项目方案,世界动车小镇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和蓝色硅谷等新建区域规划设计也充分吸取海绵城市理念,着力打造海绵园区。 
    较早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和园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的中德生态园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在分步推进园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德生态园一直坚持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德生态园管委规划建设局工程师张辛华告诉记者,在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的市民休闲空间建设时,面对最大约15米的高差,没有采用常规的削峰平谷,而是运用线条叠加的手法,顺坡借势,南部高地打造主题公园,北部基坑改造水景园林,同时大量采用透水铺装、水流控制等技术,将之建成集绿化景观、市民休闲、演出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海绵公园。在山王河在改造过程中,按照生态理念进行设计,河道平面完全保留原河道平面形态,结合地形条件与水系径流,设置了小型湿地作为雨水调蓄设施进行利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在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和建筑小区发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张辛华表示。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