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0311-66699961

海绵城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海绵城市

王浩院士讲海绵城市、讲上善若水

发布时间:2017-11-07 16:35:11   点击量:0


导读:
    他走遍千山万水,被称为“行走的中国地图”,对水了如指掌;在水科院工作32年,半辈子都在跟水打交道,10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院士应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邀请,现场分享他对水的认知,以及水与人类、与生态的关系,针对城市“看海”现象,深入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他对未来城市的愿景。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是在水里边起源的,所以现在寻找宇宙上的生命要看这个星球上有没有水”。具体到个人,王浩说“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是一个缓慢的脱水过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里的水分呈递减趋势,而“人体脱水1%到2%,就会感到明显的口渴;身体丧失5%的水分,皮肤起褶子,出现幻视、幻听、幻觉,甚至昏迷不醒;人体失水15%,就很有可能会丧命”。
    人类的文明发展也都离不开水,工业、农业、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水。相反人类活动也影响水资源环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猪野泽从一万年前1600平方公里、25米水深的大湖,历经不同朝代,随着居住人口的逐步递增,灌溉用水越来越多,导致湖里水分蒸发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荒漠。“人类活动干扰了水循环的时空分布,时空分布的改变减少了这个地方的水分,胁迫生态系统退化,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生存”。所以王浩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要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海绵”宝宝长大,城市“看海”变少

    近年来,很多城市常发生内涝,大家都戏称到城市“看海”,也是困扰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王浩提到海绵城市是治水的终极理念。海绵城市不只是大家看到的大量绿化植被,重要的是顶层设计,他提出来有三大内涵,即“不积涝水,控制暴雨污染,再利用雨水”。“注重一片天对一片地,就地消化自己天上来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北京为例的“海绵”试点城市的成效越来越显著。

    现代的城市排水设施也开始借鉴古代的建筑,吸收古人的智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筑,参考了江西赣州的龟背式建筑。王浩说“整个城区居住的地方,像一个乌龟的背,人都在高处,水都在低处流,景观好了,也不会有自然灾害”。
对于未来城市的愿景,王浩寄予的期望是“山青水绿、景美城秀,绿色发展,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寄情于山水,悟至高境界——上善若水

    作为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走遍万水千山,由南向北,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鸭绿江,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主持人还笑称他是“行走的中国地图”。即便走过这么多大山大河,问及见过最美的风景,王浩毫不犹豫地说到“黄河的源头非常地美,给人宁静致远的感觉,天水一色的安静给人很大的震撼”。寄情于山水之间,也慢慢领悟到水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世间万物,唯有水如此独特,不可替代。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也要学习水趋利避害的精神,提升自身修养。
    因为看过水无以言说的美,王浩也深知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而他也有节约用水的妙招,平时洗澡为了不浪费水,涂完肥皂,都是转着圈淋浴,在短时间内增大水和身体的接触面积,这样“时间短、见效快、省水”。



水资源的管理需要科技、人才的力量支持

现代的水问题十分地复杂,它不像数学家,用一支笔、一张纸推演公式,有些很难的猜想就做出来了。它是不确定性的,很难预测得准,需要整一个大团队形成合力来解决。王浩号召:“海绵城市的建设、黑臭河流的治理,国家通过的‘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我们现在正在为这些事情的落实做科技支撑,还要有一批青年朋友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V]、CCTV1开讲啦、腾讯视频、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微信公众号、CCTV1开讲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