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绿色建材的广阔“新蓝海
发布时间:2016-08-12 15:06:58 点击量:0
八月伊始,随着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国建材报》社共同发起的“绿色建材万里行”活动在美丽的湖南宁乡正式启动,“绿色建材万里行”终于掀开了帷幕。
围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宣传落实、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区域经济园区布局规划、社会消费引导保护、市场秩序监督规范、产业高端服务支持等方向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绿色建材万里行”被赋予了深远的使命,一经启动即引发业内诸多关注。
事实上,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持续掀起热潮的时候,发起“绿色建材万里行”恰逢其时。
绿色建材要下基层、看地方
从秦砖汉瓦到绿色建筑时代,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住和行都与建材工业密切相关。建材工业作为百业之基,历来是民生工业,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事关千家万户身心健康。
2016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德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感慨道,建材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和里程碑,可谓一代建材一代建筑。
然而长期戴着“三高一低”的帽子难以摘下来,建材工业如今被各种红色的、黄色的、灰色的迷雾所笼罩,难以找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突破点。
而绿色发展正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是必须要牵好的“牛鼻子”,紧握的“金钥匙”。
正如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周长益所强调的,建材工业出路在哪里?答案恰恰就是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因为发展绿色建材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调结构、稳增长、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直强调要把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2013年原材料司就委托中国建材报开辟“绿色建材大家谈”专栏,作为绿色建材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广泛听取消费者、建筑设计、建设施工以及建材生产等单位意见。
为加快推动绿色建材工作,原材料司还深入一线调研绿色建材企业,深入建材产业集聚的县域经济实地,听取企业、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关于发展绿色建材的意见和建议;会同工信部内相关司局、有关中介组织,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探讨并着力推进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建设。
毫无疑问,发展绿色建材必须深入地方,深入实践,这是工信部原材料司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理念。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广大乡村也正在成为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的新蓝海。而开展“绿色建材万里行”活动正是深入基层,深入地方的具体体现,从而为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和参照。
以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行动为例,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快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各地也正在快马加鞭开展相关工作。
作为链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纽带,“绿色建材万里行”正是通过实地了解各地方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特点,重点,难点,树立一批绿色建材典范产品,促进地方绿色建材评价工作,提升绿色消费水平。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蒋明麟曾指出,绿色建材实际上完全浸透着十八大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务实的下基层、搞调研才能为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找到扎根的沃土,进而从政策端、应用端、消费端各个层面推动建材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走转改”须“躬下身子做新闻”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特别强化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优势,大力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应用成功范例,宣传普及绿色建材知识,强化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使生产和应用绿色建材成为社会共识,让人们在潜意识中认同绿色建材,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
而“绿色建材万里行”正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形式,更是一次绿色理念传播的征程,走到哪里,绿色发展的种子就撒播在哪里,脚步所在,目光所及都将是一次全新的绿色风暴的洗礼。
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对于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建材行业唯一的中央级党报,《中国建材报》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风雨历程,30年来,从传统建材工业的“黄金时代”到绿色建材产业欣欣向荣的“绿金时代”,始终把握时代振动的脉搏,从错峰生产到推动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每一次重大的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记者深入的调查研究。
“绿色建材万里行”同样是一次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的大型报道活动。正所谓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更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
事实上调查研究不仅是中国建材报及其主管单位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的优良传统。更是积极响应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召,真正躬下身子做新闻。正如刘云山所指出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宣传文化工作者都应把‘走转改’当作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加自觉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基层一线向来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绿色建材万里行”正是用脚去丈量绿色建材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扎根基层,更加深入企业,深入地方,深入行业,倾听企业的心声和困难,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又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在刚刚结束的“绿色建材万里行”首站湖南行中,由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国建材报》社共同组成的采访团一行震撼于远大住工绿色整洁的施工环境,一尘不染的PC装配式工厂,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刘嘉就激动地表示,住宅工业化为绿色建材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采访团也感慨于临澧县发展生物质建材痛并快乐着的心声,尚面临着资金短缺,产品方向不明朗等困难,企业负责人对采访团恳切地说,“转型升级虽然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
“蹲下来才能听到、俯下身才能看清”。通过“绿色建材万里行”正是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舆论宣传提供了鲜活典型的素材,给予绿色建材产业充分的舆论支持,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和认同绿色建材。
作为“绿色建材万里行”的主办方之一,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是我国第一家促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从4月8日成立至今,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联盟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早在2015年6月,工信部复函《中国建材报》社时就明确指出“产业联盟要以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为宗旨,遵循建材行业和建筑行业发展规律,以实现最终应用为目标,采取“一条龙”模式,构建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强化上下游互动,协同突破制约推广应用的“瓶颈”,着力激活潜在市场需求,培育壮大绿色建材产业。
而开展“绿色建材万里行”正是践行联盟宗旨,充分打通产业界限,深入到地方实践,大力传播绿色理念。
其中推动产城融合,广泛联合各地方政府,联动开发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区,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建筑市场特点,培育并打造一批功能完善、产业链完整、以绿色建筑部品发展为重点的各具特色的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成为联盟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
由中绿联绿色建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产业基地专业委员会正是致力于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发展,通过集聚效应来推广绿色建材的发展。
“绿色建材万里行”湖南行的首站选择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深远。
作为湖南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宁乡拥有良好的绿色建材产业基础。目前已经引进了20多家绿色建材行业优质企业,拥有中国建筑、中国建材、远大住工、马克菲尔、中国联塑、中财化建、海大铝材等行业知名品牌。2015年,园区绿色建材产业总产值达200多亿元,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戴中亚表示,“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这样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机构,能够与宁乡合作让我们充满信心。
不管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还是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绿色建材企业正在宁乡遍地开花,引领者集群效益所带来的园区经济的腾飞。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绿建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希望联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要贴近企业,了解熟悉企业的情况,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希望;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有关建材发展的信息;多为成员单位发展办实事,出实招;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积极向政府就绿色建材发展建良言,献实策。
而这一切都不开深入地方、深入基层,发掘一批以绿色建材为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突破的区域经济发展典型,树立一批绿色建材产业领域技术、产品、企业、产业园发展的试点示范。
“不仅要将好的经验典型宣传出去,更要把存在的问题困难、各方意见要求形成调研报告,反映给相关部门。”这也是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彦广在调研时多次强调的。
最长的路就在脚下,而绿色建材的万里征程却刚刚起步。尽管前路漫漫,主办方却表示将始终怀揣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无限热情,“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只有用踏实的脚印,厚重的脚步,才能走好万里行的每一步。